文/严葭淇/《投资家》

陆江和葡萄酒的亲密接触,始于20世纪快结束的1999年,这得益于他当时所在的一个法语小圈子。那时喝葡萄酒还很小众化,小圈子这种相对奢侈的雅致一下击中了正学法语并对法兰西文化极其渴慕的陆江,从此踏上了对葡萄酒文化的追索之旅:从高加索到两河流域,从古埃及到希腊,再沿地中海延伸至欧洲大陆……飘溢美酒芬芳之旅,不仅让他找到了深入葡萄酒神秘王国的一个路径,也让曾是IT精英的他重新描绘了自己的人生。
在葡萄酒中浸泡了10年的陆江,不仅有了让人艳羡的江湖地位,更搭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葡萄酒文化推广平台:除了非盈利的俱乐部外,他还打理北京葡萄酒在线网,更经常帮一些知名企业和中国的新富人群策划组织品酒会、晚宴和沙龙;而面对日渐庞大的爱好者队伍,陆江则奉上了葡萄酒讲座和培训,以及常在家中举行的小型品酒会……葡萄酒早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每年要品数千款酒,经常地游走,大量地阅读。他说,葡萄酒领域玩的人很多,大多是因爱而痴及至人生都被改写。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酒评人RobertParker(罗伯特·帕克)原本是律师,因一次去法国找女朋友,和葡萄酒邂逅。玩这个,天赋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激情。正因为激情,在位于北京建外SOHO的万欧兰葡萄酒俱乐部,陆江有了一番关于葡萄酒的论道。

鉴赏:
  以文化为路径

陆江的论道从葡萄酒文化开场,1976年的巴黎品酒会和2006年的巴黎品评30周年纪念品评,法国葡萄酒与美国葡萄酒的两次交手,是其话锋的起点。
那是葡萄酒新旧世界的一次激烈对撞。上世纪60、70年代,在经历了大规模病虫害和席卷美欧的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州葡萄酒业重焕生机,并在1976年巴黎盲品中,无论红酒白酒都一举击败老牌的法国酒。32年后,著名导演RandallMiller将这一历史事件搬上大银幕,拍摄《酒业风云》。
而在巴黎品评30年后的2006年,在纪念的品评中,美国酒又当仁不让地排在了法国酒前面。为此,有人断言,美国酒已超过法国酒,法国酒优势不再。
陆江看来,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虽然目前在葡萄酒全球市场上法国酒面临挑战,中低端酒受冲击很大,但在顶级酒领域,法国酒的大佬地位仍无法撼动,法国酒的优势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口感,“因为葡萄酒更多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作品”,就像任何顶级的东西已很难用恒定的好和不好的标准来衡量,“国际上顶级的酒庄也一样,很难仅凭口感给它们排序,因为葡萄酒本来就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任何硬性的评判都是不相宜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一种酒、一个酒庄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带给人的精神愉悦,这些才是葡萄酒更多附加值所在。而口感、味觉、嗅觉等,即使到了极致也就那样。那些顶级酒,拉菲、拉图等,如果仅从感官出发,它们的天价或许没太多理由,这就像奢侈品,在发达的现代科技面前,工艺上已没什么难度,COPY出来绝对可以乱真,但历史文化价值却不是技术手段可以超越的。
当然,因为商业化运作的需要,全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品评标准也很正常。智利某顶级酒商策划了几次“柏林品评”,请的还是1976年巴黎品评的StevenSpurrier来组织。品评在中国也有一站,结果智利酒排在前面,酒商名声大噪。但在最近一次的伦敦站,结果却截然不同,英国是公认的葡萄酒鉴赏水准最高的消费国,尽管大体上还是那几个酒庄,法国酒排名在前。“这类品评大部分都是商业行为,而且品评的策划者一般就是受益者。如果过分将目光聚焦于品评,葡萄酒就失去了大部分魅力。”
而且,即使排除品评的商业考量,品评本身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很大,“一是葡萄酒很难用绝对的标准去衡量,二是葡萄酒本身也有生命周期,包括保存、氛围,还有很主观的东西,今天心情好打分也许就高,口味和香气与评酒人心境吻合,也容易获得好感。除此之外,还有个人和地区口味上的偏好”。

帕克酒”:
? ? ? ? ? ? ? ?同质化的陷阱

陆江认为,一款葡萄酒只要用心去做了,而且是健康的,就值得去用心体会。那些为了得到高分做到极致的酒,只是迎合了权威酒评人的喜好。应该提倡的是葡萄酒的多样性,而不是同质化,大家一窝蜂地跑去做符合商业化标准的高端酒,今天很多酒都是可以被做出来的,像美国的一些车库酒庄的一些所谓高端酒,又厚又浓,又用很好的橡木桶,成本很高,评分也很高。RobertParker在美国市场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评分能决定酒价的高低,很多酒庄就顺从他的口味做酒,这样的酒,业界称之为“帕克酒”。
而一些法国酒则延续着积淀已久的酿酒传统和自然流程,包括激情,因而呈现的是截然不同充满个性的葡萄酒世界。陆江说他接触过许多法国高级酒庄的酿酒师,都富有激情,手中出品的酒,是仅靠科技手段做出的酒无法媲美的,“葡萄酒是气候、年份等各种因素酿造而成,始终存在于缺憾和变化之中,做到商业体系标准的完美,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魅力”。
当然,在全球商业体系的影响下,法国酒有段时间也在生产“帕克酒”,但这种情况正被逐渐改变。尤其是2004年,法国导演乔纳森·诺西特拍摄了一部描述葡萄酒世界理念冲突的《美酒家族》(Mondovino),充满了忧患性的思考,由此触发法国葡萄酒业开始反思,近些年一些法国酒又在逐渐恢复自己原有的特色。

寻芳,
  玩转勃艮第

陆江虽然玩葡萄酒10年,但感到所见还只是沧海一粟,因为葡萄酒实在博大精深,“即使RobertParker也只经历了葡萄酒世界很小的一部分,他在点评波尔多、罗纳河谷等地方有独到之处,但在勃艮第(Bourgogne),他的点评是公认的没有公信力的”。
“我喜欢勃艮第,是因为那里经常会有意外出现,或喜悦或郁闷,而且勃艮第酒相对也少了份张扬,多了些优雅和高贵。逛勃艮第酒区的小城和葡萄酒园,像在中世纪徜徉,能让人真正平静下来,而平静下来尝一款酒就比浮躁着能感受更多。”
法国也是世界最顶级的酒园罗曼尼·康帝(DRC-DomainedelaRomaneeConti)就位于勃艮第。陆江曾专门撰文介绍过这个有着“天神遗珠”美誉的“天下第一酒园”,称在曾掌舵波尔多顶级酒园之一伊甘酒园(Chateaud’Yquem)长达30余载的老贵族亚历山大·德·吕合萨·吕斯伯爵的家中,谈论罗曼尼·康帝这款梦幻之酒时,也只能富有敬意地轻声。
罗曼尼·康帝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1世纪前,是法国最古老的葡萄酒园之一。它位于勃艮第产区夜丘(Cotedenuits)子产区核心位置,且仅凭一己之力就让勃艮第与波尔多并驾齐驱。
陆江说,罗曼尼·康帝的产量非常少,不到两公顷的葡萄园,年产量仅约6000瓶。而说到罗曼尼·康帝的品质,他形容为“馥郁持久的香气,精致醇厚,单宁细腻而有力,平衡而又凝缩,丝绒般的质地柔滑优雅,几乎将顶级黑皮诺的优点集于一身”。
极致品质+深远历史+稀缺产量,罗曼尼·康帝的至尊天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obertParker称它为“百万富翁的酒,却是亿万富翁才能消费得起”。罗曼尼·康帝的销售方式也很特别,现阶段采用的是买一箱12瓶同属康帝酒园的酒,才能包含一瓶罗曼尼·康帝的搭售方式。而目前常规市场上较少见罗曼尼·康帝的芳踪,较多是在私人收藏酒窖或是在拍卖中方能一睹其风采。成交价格也是数千、上万欧元。中国大陆有少量,基本是葡萄酒藏家的镇宅或镇窖之宝。
陆江说,罗曼尼·康帝园称酒厂也许更合适,因为它旗下也有来自不同葡萄园的酒,但因为它作为酒厂是顶尖的,所以不管来自哪个子产区的酒都是顶尖的,而且它那一小块产地的酒要比旁边产地的价高出很多,“所以我们去勃艮第选酒,不是去选一个不同等级的产地,而是先认酒厂,然后再去看等级及其他因素。应该说,去勃艮第选酒很复杂,要记一大批酒厂。也正因为多样和复杂性,能把勃艮第酒玩好的,凤毛鳞角。”
勃艮第在陆江的眼中,仿佛深海,难以探测又魅力无穷。“它所承载的葡萄酒历史文化比波尔多还悠久,在中世纪时就非常有名了,这得益于宗教因素。”
作为一个古老而传奇的葡萄酒产区,勃艮第是葡萄酒爱好者心中的圣地,那人们为什么平时较少提及勃艮第呢?陆江说,还是因为勃艮第复杂,不像波尔多酒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等级体系,比较好判断和选择,因而波尔多酒在国际市场上更易被受众接受,“勃艮第没有一个让大家方便的选酒体系,公众对它的了解也少,因此除了个别品种,大部分很难为公众所青睐”。
“这就像意大利,有非常好的酒,历史承载、用心程度都做到极致,但烂酒也不少。而且一些顶级的酒并非产自高等级的产区,有可能在一些低等级的产区里,不易被公众了解和区分。”
“最喜欢什么葡萄酒”是陆江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他说,那几乎无法回答。正如他不愿推荐一个偏好的酒庄的原因一样,世界上好的有趣的酒庄实在太多了,“每个玩酒的人一辈子都是在经历,也许你某天找到当时心境下觉得好的酒,到下一个地方你又会发现一种更好的更符合心境的酒”。这便是葡萄酒的丰富和博大,也是葡萄酒让人追怀难舍的魅力所在。
收藏投资,
  各有各的道

谈及收藏,陆江还是心仪法国酒,像最耳熟能详的波尔多,以柏翠酒园(ChateauPetrus)和拉菲酒园(ChateauLafiteRothschild)为代表的顶级波尔多酒园,前些年就受到东南亚富豪的追捧,价格节节攀升,美国酒得分很高,但在高端酒的收藏领域还是无法和法国酒匹敌。
当然,得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像帕克的打分,WS(WineSpectator)一年一度的百大好酒评分,都是可以重点参考的。如果是投资增值,更多聚焦于波尔多的一些顶级酒庄比较好成交,“大部分人认可,转手会比较方便”。
“基本范围就是五大顶级酒庄:拉菲(Lafite)、拉图(Latour)、奥比昂(Haut-Brion)、木桐(Mouton)、玛歌(Margaux),还有右岸的白马、奥松、柏图斯(Putrus),这些都是公认的顶级酒庄。比较偏的像勃艮第,罗曼尼·康帝大家也知道了。别的就太小众了。另外勃艮第顶级酒的单品种产量比较少,投资的人相对也较少。还有些顶级意大利酒、顶级西班牙酒,相对冷门,主流还是波尔多产区。”在国际葡萄酒投资领域,比如伦敦葡萄酒交易所,成交最活跃的品种中90%以上都是波尔多的红葡萄酒,这就很说明投资的焦点在哪儿了。
比如拉菲,前几年炒得很热,但真正懂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是为了炫耀和投资。这也是前几年以拉菲为代表的顶级葡萄酒炙手可热的原因,从2006年到2008年,伦敦葡萄酒交易所的葡萄酒交易指数Liv-ex就涨了130%左右。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顶级葡萄酒的消费和拍卖都陷于低迷,但香港一枝独秀,表现卓著,原因是东南亚还有大把有钱人继续追捧。
因为投资、收藏和玩酒出发点不一样,关注点自然也要有所区别,“比如我要收藏,我可能倾向于走走不同的产区,收藏一些有特色的不同风格的酒款”。当然若出发点在投资,除追求增值变现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来进行。比如五大酒庄之一的木桐,二战以后都是用艺术家的画作来做酒标,其中不乏大师级的毕加索、达利、亨利·摩尔,喜欢艺术画作的投资者就可以专去投资木桐不同酒标的套装酒。再比如一些人比较偏好某个年份,那就可以去集这个年份的酒,像自己出生的那个年份等。“就收藏而言,个人因素起很大作用,但如果是投资,那就必须关注主流的品种,选一些得分较高、市场接受度高的品种。”
陆江强调,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酒的来源和存储都非常重要。“国内很多人收藏的一些贵酒其实有可能已经报废了,因为葡萄酒要一个非常合适的条件才能保存好,来路不明的酒很可能在某个储藏不当的环节就已经坏掉了。”因为要变现,酒的来源、保存以及变现渠道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程序很复杂”。所以,找可以信赖的、专业的、有声誉的酒商或投资者购买,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陆江说,目前国内葡萄酒投资还处于萌芽阶段。很多有钱人在国外购入批量顶级酒,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投资,只是因为成批购买价格会比较便宜,“尤其前几年,价格涨得太快,他们买来后主要还是自己享用、招待客人和送礼。而且他们也会买期酒,但更多还是出于成本考虑”。英国投资的氛围和条件比较完善,香港也有希望成为区域性的葡萄酒交易中心,而内地基本还没有形成投资葡萄酒的产业链,“可能好的酒源有了,但没有有公信力的、条件合格的,以及管理完善的储藏酒窖和变现渠道,这些条件不过关,转手也会相对困难,因为纯投资,只有在公信力的渠道中进行才有市场”。
当然葡萄酒投资也有很多种,有买现货酒的,也有买期酒的。当然买现货利润空间相对小,而买期酒的,价格相对比较低,但时间比较长。“像2008年的酒花已经公布了,但这些酒2011年才能面市,现在还存在酒庄里。”当然也要注意中间存在的市场、品质风险和资金占用。另外,可以通过信托公司进行投资,主要针对葡萄酒为载体的信托计划。更抽离的方式是,购买葡萄酒投资基金,买家不需要了解买什么葡萄酒,“像通过基金公司买股票一样,有专业人士帮你打理,这就是纯投资,在英国就有很完善的葡萄酒投资基金”。